业界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业界动态

基于eID身份认证体系,腾讯推出多证合一“E证通”

发布人:荣娟时间:2018-06-27浏览:584


  eID简介:

  eID是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由“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签发给公民的网络身份标识,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线远程识别身份。

  eID主要用于解决隐私保护下的线上身份识别问题,它不是明文的身份信息,也不是像“居民身份证”那样的证件,而是搭载在一张银行卡安全智能芯片上的密码信息,看上去与普通的银行卡没什么区别。未来的线上身份识别,用户只需将搭载了eID的银行卡插入通用智能卡读卡器并输入密码、或贴近带有NFC(近场通信)功能手机的背面后,网站在后台可在线辨别eID的真伪和有效性,但并不掌握eID持有人的身份信息,也没必要存储用户的身份信息。


  66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论坛在香港科技园召开,会上腾讯展示了粤港澳大湾区“E证通”,用于出入境通关。据了解,后期粤港澳大湾区“E证通”将承载更多证件,包括身份证、回乡证、电子港澳通行证等,从而实现大湾区用户的身份线上互相认证。

  依托小程序,“E证通”开通便捷

  首先,我们来看看腾讯“E证通”的开通使用方法。

  在微信内搜索“腾讯E证通”小程序,点击并同意申请。

  然后通过微信手机号授权,并补全个人信息(姓名和身份证)

  最后,通过“人脸认证”进行身份确认,审核通过之后即可成功开通“电子身份证明”。整个开通过程便捷高效,而据移动支付网在现场的体验来看,通过扫码+人脸识别的身份验证方式,整个通关过程非常简单,可以大大减轻繁重的通关压力。

  但是,据移动支付网了解“E证通”的跨境通关认证目前仅仅只是在测试阶段,毕竟代替港澳通行证的能力需要打通两岸三地的数据与终端,短时间内两岸居民是无法享受到这样的便捷了。不过腾讯方面表示,“E证通”的相关应用将会于6月底在内地的酒店、港口通行等场景先行铺开,后续扩展到其它应用领域。

  从“网证”到“E证通”,证件电子化是趋势

  实际上,在今年3月份的2018中国IT领袖峰会上,小马哥便在演讲中透露了腾讯正在搭建“E证通”这个面向港澳跨境实名认证的平台。

  而去年12月份,通过微信平台,首张身份证“网证”在广州南沙区签发,通过小程序和卡包腾讯已经将身份证件的电子化摆到了异常重要的位置。

在此之前,其实微信在卡包中早已经加入了对电子社保卡的支持,而支付宝同样也有电子社保卡服务并跟进了身份证网证,同时在卡包中单独设立了证件一栏,用于存放各种证件和电子证件。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移动支付的发展,手机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便捷多样的移动支付方式让人们能做到不带现金出行和消费,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仍然不能不带钱包,因为身份证、港澳通行证、医保卡、居住证等证件在某些特殊的场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想完全舍弃钱包,一部手机畅行各地,证件的电子化将是必然趋势。

  助力金融科技发展,“E证通”不仅用于跨境通关

  据移动支付网了解,腾讯“E证通”作为eID数字身份体系最新的技术应用成果,是由“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签发的权威性数字身份,通过密码算法生成,不含任何明文信息,也无法逆推出个人真实身份。

  有了公安部的权威性,和腾讯在大数据安全方面的积累,加上两岸政府部门的通力合作,E证通将实现多证合一,满足粤港澳居民使用统一身份享受多种服务的需求。

  具体而言,“E证通”将能应用于扫码过关、跨境远程开户、扫码购票、扫码寄快递、扫码住酒店等多场景,真正实现一部手机、无缝通行。

  以下为“E证通”跨境银行远程开户的演示。

(内地开设香港账户)

(香港开设内地账户)

  依托E证通的推出,腾讯表示将继续秉承科技普惠、互联互通的理念推进金融科技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发展两岸的移动支付服务、助力虚拟银行远程开户、设立腾讯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实验室、搭建人才培养体系和开放式平台等等。

  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公安部相关机构也在积极推进身份证的线上认证,诸多证件的电子化是必然趋势,而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流量应用体系,无论是微信还是支付宝都会竭力支持电子化应用的落地。


Baidu
sogou